我们仍在前进丨观赛国足与k8凯发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

本文首发于懂球帝。国家队比赛对于中国球迷来说,始终具有特别的意义。我很少能去现场观赛,这或许和中国的地理幅员有关。现代足球的国际比赛日多安排在工作日,本应成为国足主场的城市又从大连到厦门分布在大江南北,这使得像我这样的工作繁忙的球迷很难现场支持国家队。毕竟,上海已经很久没有成为国足的主办城市了。在过去的22年中,上海仅在遥远的2012年底迎来了唯一一次国足比赛——那场在虹口足球场上,国足与新西兰战成1-1,进球的赵鹏和于汉超成为了当时的焦点。而我上一次去现场观看国足比赛,是在2021年,当时国足身穿白色底色紫色花纹的客场球衣,对阵关岛。四年后的今天,国足再次踏上征程,让我这个位于上海的球迷自然而然希望前往观看。

我们仍在前进丨观赛国足与k8凯发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

这次的主场是杭州的“大莲花”,这是我从未涉足的球场,也是国家队的新主场。回想上一次在现场观看国足时的情景,四年的光阴说长不长,但也让我有些模糊。翻阅当时的赛程,对手包括关岛和马尔代夫,那场比赛因为替换球员逐渐到位而显得没有太大压力。然而此次比赛的新挑战,十八强赛名额的增加和前6轮分数的变化,使得一切梦想都显得充满希望。因此,当我确认行程后,内心充满了紧张与期待。尽管在沙特的失利让我们略感挫败,现场看球的魅力在于:与球员更近的接触让人在兴奋感上更加强烈,这样的期待来自于看台上摩肩接踵的球迷,也由此点燃了我对比赛的美好期盼。

当我从虹桥站出发时,我就感受到与国足的距离正在不断缩小。除了身边越来越多穿着红色的同行球迷外,我甚至看到了从航站楼走出的球迷,身穿红色外套,拖着行李朝火车站走去。转乘地铁,最后在奥体中心走出地铁,眼前的“大莲花”让人心生欢喜。许多记者朋友都说,杭州是世预赛最好的主场。虽然我未曾亲历大连、青岛和厦门,但杭州的现场体验让我感到极好。本地朋友推荐我去“大莲花”旁的莲荷里,那里有着独特的氛围。走出地铁的一瞬间,我就感受到了与俱乐部赛事截然不同的气氛。尽管偶然走错了出口,间接给我创造了逐渐感受气氛的机会。走到莲荷里,特色楼梯旁红色的大广告牌吸引了我的目光,各种国足球衣和俱乐部球衣随处可见,让人感受到热烈的气氛。球迷的创意无穷,只要是红色,都能看到不同的俱乐部球衣,从成都、长春到梅州,再到外国球队曼联、利物浦和阿森纳,每一个队徽都让我感到亲切。我们在一个小咖啡店见面,带着比赛前的闲聊,即便有人声嘈杂,话题却多与比赛无关,却也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。

随着赛程临近,走向球场的路却让我绕了一个大圈,逐渐接近比赛氛围。中国球迷在我身边不停地唱着队歌,我意识到国足的状态也没有完全进入状态,主教练的战术布置让球员们茫然失措,迅速丢掉了球。在中场休息时,我所在的看台始终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氛围,偶尔的一阵助威声被嘈杂的骂声淹没。与俱乐部比赛不同,看国足时可以在部分时间坐下,但坐下对于我这个禁不起折腾的膝伤病患者而言,这样的反复站坐着实是煎熬。中场休息时,我看到龙之队看台上腾起一片烟雾,这被称为“龙息”。下半场伊始,气氛有所升温,尤其是在塞尔吉尼奥登场之后。面对的形势让人困惑,但新面孔总能带来些许惊喜。国足的攻势逐渐回暖,尽管整体形势不乐观,但我还是期待着转机的到来。

时间飞逝,当比赛来到80分钟时,我几乎准备提前离场,考虑到七万人的球场一旦比赛结束,离场将是个漫长的过程。再加上我还要赶高铁回上海,这样的经历在工作日的国际比赛中是无可避免的抗争。而口渴也让我心急,赛场内不能带水的习惯让我在排队的水摊前无奈寂等待。离场时听到阵阵欢呼声,我心中一紧,难道我错过了进球?经过他人的手机我看到延迟的直播,虽有一个不错的射门但并未得分。咱们普通球迷看比赛不见得需要心事重重,有些不懂足球的人仍然能够轻松愉快地享受比赛的乐趣。出场之路畅通无阻,离开球场后,人流如潮,但与我几小时前的离场时并无太大变化。

回程的心情还算不错,尽管比赛结果在预期之中,但我依然期待世预赛的最后一场能在上海举行,届时我还会再去体验国足的魅力。国足的比赛与平常的俱乐部联赛截然不同,这一天调动的不仅是全市,甚至全省的资源所形成的独特景观。感受到的激烈竞争情绪远逊于看俱乐部比赛时的心情。最让我失望的是一家媒介的报道。在赛后,这家媒体发了一篇颇为简单而扎实的报道,但在社交媒体上的标题却选择了流量型的写法:《国足顶住压力,在超7万人面前输掉比赛》。参与这样一个纪录性的比赛让人振奋,但将这一记录用作吸引眼球的方式却让人感到不解。这样的做法不仅未对运动员给予应有的尊重,也让付出时间和金钱到场的七万名球迷感到被轻视。对于中国足球而言,这条路依然漫长。

k8凯发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,将持续陪伴我们一起关注中国足球的未来,期待在每次比赛中收获新的感动与成就感。